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,我已踏入临安太湖源的山门。不同于盛夏的燥热,初秋的风携着草木的清冽,刚触到肌肤便让人精神一振。沿石阶而下,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溪涧里的青灰色巨石,水流从石缝间漫过,溅起细碎的银花,声响清脆得像浸了凉意的风铃。
往里走,山林渐渐染上秋的痕迹。高大的柳杉仍守着浓绿,却有零星枫叶悄悄换了红装,像不小心落在枝头的火苗。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,在铺满松针的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斑,踩上去软乎乎的,还能闻到松脂淡淡的香气。偶有熟透的野栗子从树上滚落,“咚” 地砸在草叶间,惊飞了几只啄食的山雀。
行至 “源字石” 时,风忽然变得温柔。抬头望去,远处的山脊被白云缠绕,山脚下的村落炊烟袅袅,溪水在此处绕了个弯,映着蓝天与红叶,竟像是把半个秋天都装进了水里。我寻了块光滑的石头坐下,脱鞋将脚探进溪中,凉意顺着脚尖往上爬,瞬间驱散了徒步的疲惫。
返程时路过古桥,见两位老人坐在桥栏上聊天,竹篮里装着刚采的野猕猴桃。他们说再过些日子,漫山的树木会更红更艳,但初秋的太湖源最是舒服 —— 不冷不热,人也不多,连风都带着股自在劲儿。
走出山门时,夕阳正斜照在 “太湖源头” 的石碑上。回望那片被暮色轻笼的山林,忽然明白为何古人总爱秋日寻山:这里的秋,没有萧瑟,只有溪水潺潺、叶叶含情,藏着最动人的温柔。